創城版“絕色敦煌”:一座“絲路古城”的文明氣質
2019-12-02 10:40:04
admin
時光流轉,文明如水,潤城無聲。
千年“絲路古城”堅持傳承與創新雙管齊下,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道路上,向世人展示一座不一樣的“絕色敦煌”。
傳承絕學 彰顯文化重鎮文明特色
每一座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logo。敦煌市的文化logo,當然要屬莫高窟。
黨河風情線、人行道、廣場……在敦煌的街頭走一走,隨時隨地都可能與莫高窟里的元素不期而遇。那些沉淀了千年的崇德向善、助人為樂、孝老愛親的正能量,如今以浮雕、音樂、舞蹈等不同的形式傳播,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給養,滋養著城市的文明特色。
“既能愉悅身心,又能弘揚傳統文化?!苯衲?3歲的胡少楊是敦煌舞傳承人,自從退休以來,幾乎每天都堅持義務教授當地人跳敦煌舞。在她看來,這些從敦煌壁畫中走出來的舞姿,蘊含著向上、向美的力量,“希望通過這種傳幫帶的形式,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敦煌舞,了解敦煌?!?br /> 陳正清則選擇“新詞老唱”敦煌曲子戲,倡導大家講文明、樹新風。
敦煌曲子戲是敦煌市獨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,源于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《敦煌曲子詞》等文獻。自幼受家傳影響,酷愛敦煌曲子戲的陳正清,不但和自樂班的“老伙計們”一起表演、傳唱敦煌曲子戲經典作品,還會根據需要對曲詞進行改編,“《行孝》就是其中之一,唱詞說得是戒賭、孝順父母的故事?!?br />胡少楊教授敦煌舞、陳正清排練敦煌曲子戲的地方都在敦煌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。這座投資1.5億元打造的藝術殿堂,集文化館、圖書館、美術館等于一體,為市民提供多彩公共文化服務,是敦煌市的“文化集散地”之一。自2017年開講的敦煌大講堂也設在這里,一大批甘肅省內外名家曾受邀做客。
以文化人,以文育人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,敦煌市以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為載體,搭建教育學習服務平臺和文化傳承平臺,宣傳黨的政策,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蘊含的思想觀念、人文精神、價值理念、道德規范,提升市民文化素養,涵養城市精神特質。目前,“人人爭做熱情好客敦煌人”“人人爭當文明有禮敦煌人”的良好風尚蔚然成風。
以民為本 彰顯人民城市文明本色
文明創建,以民為本。
“以前辦事滿城跑,現在一門辦?!蹦暧饬拈惢矍?,如今仍在一家企業從事會計工作。
提及敦煌市民中心,她贊不絕口,辦事方便省事,可以免費打印、免費為手機充電,遇到問題還有導服現場指導?!皩τ谙裎疫@樣的老會計來說,不愁玩不轉?!彼f。
今年,敦煌市繼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提高政府效能,優化營商環境,擴容改造升級敦煌市民中心,跑出了政務服務“加速度”,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紅利。
在敦煌市民中心,一名導服正在為前來辦事的市民提供服務。新華網發 (宋燕 攝)
“向著‘只進一扇門’‘最多跑一次’‘辦理所有事’的目標努力?!倍鼗褪忻裰行闹魅卫罡蝗A介紹,中心現有服務窗口100個,進駐單位42個,實現了不動產登記與交易、企業開辦、稅務服務、社會保障等政務服務事項“一處辦”“集中辦”,解決了群眾和企業辦事“滿城轉”“到處跑”的問題。
此外,敦煌市開通上線的“敦煌政務通”“掌上注冊通”“指尖辦”等在線辦理平臺,可辦事項達74項?!按蚱屏艘酝抨?小時,辦事5分鐘’的僵局,構建了政務服務新模式?!崩罡蝗A說,“指尖辦”也減輕了線下服務的壓力,提升了工作效率。同時,敦煌市民中心還創建了“不打烊”的政務服務超市,招聘專職導服人員提供咨詢、引導、幫辦、代辦服務,根據群眾需求,開展延時、預約加班服務,設立“找茬辦”,鼓勵辦事群眾和企業“找茬”。
李富華說,這一系列舉措背后的良苦用心,是提供高效便民服務。截至目前,敦煌市民中心受理辦理政務服務事項30多萬件,辦結率和滿意度達99.99%。
社區是城市的細胞。為了讓社區里的弱勢群體也能更好地共享文明成果,不斷提高幸福指數,敦煌市沙州鎮北街社區依托“便民服務站”,匯聚社會力量,推出了“微工坊”。
共享縫紉機、共享工具箱、愛心理發、衣服捐贈……“微工坊”雖小,卻拉近了社區和居民的距離?!鞍逊仗峁┙o有需求的人?!北苯稚鐓^居民委員會副主任陳潔介紹,社區還在周邊設立了4個愛心便民理發點,每月6日免費為轄區20余名獨居老人、殘疾人、困難戶、留守兒童理發。
生態興則文明興。在敦煌,這座西向沙漠,三面環山,年蒸發量是降水量50多倍的城市,人們克服種種不利條件,建設綠色家園,筑起了生態屏障。
“以前都是粗放式種植,草坪易退化,樹木成活率也不高。2013年以來,我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,把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的人去做,園林建設逐步科學化、規范化、精細化?!倍鼗褪袌@林局局長張軍說,這些年來,敦煌市通過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和管護水平,不斷增加城市綠量,厚植生態文明底色,讓群眾更加充分地共享綠色發展的福利。
敦煌市本著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以“做美城市”為重點,持續抓綠地養護管理和綠化項目建設,構建出了“綠帶”環城、“綠道”滿城、“綠點”遍城的綠色格局,城市“顏值”不斷刷新。
數據顯示,自2015年至2019年,敦煌市城區綠地率從36.40%升至38.96%,綠化覆蓋面積從470.45萬平方米增至535.39萬平方米,人均公園綠色面積從10.85平方米增至14.63平方米。
隨著敦煌市不斷“增綠”,樹種的品種也不再限于楊樹、榆樹、柳樹等常見樹種,逐年多樣化。2019年,敦煌市引進了海棠、櫻花、衛矛等造型奇特、花色豐富、觀賞價值高的30個樹種。
每當盛夏時節,漫步敦煌市區,隨處可見綠色植被。黨河風情線綠云繞堤,碧波蕩漾,宛若江南,早已成為敦煌市的一張靚麗生態名片,投資1.24億元建成投用的飛天公園,既是敦煌的城市“綠肺”,也是市民和游客休閑觀光的重要場所。
家住敦煌市沙州鎮北街社區的劉云芳,閑暇時便會到黨河風情線健步休閑,“越來越美麗,越來越精致了?!?br /> 張軍表示,敦煌市還將持續提高城市園林綠化質量,“真正做到規劃建設創精品,片區綠化出亮點,園林管護樹標桿,庭院綠化監管見成效,內部建設上水平,全面推進園林綠化精品化建設步伐?!?br /> 志愿服務 增添城市文明成色
11月20日,周三。
上午十一點半,身穿紅馬甲的成旭和同事準時出現在敦煌市鳴山路的一個街口處。那里有道斑馬線,接下來的一個小時,她們在這里值守,勸導過往行人、車輛的不文明行為?!氨热邕^往車輛是否禮讓行人、行人是否橫穿馬路?!彼f。
自2016年以來,每逢周三、周六下班高峰期,在敦煌市區的各大街主要路口,都會看見像成旭一樣的志愿者,對不遵守交通規則等行為進行勸導,為過往游客熱情指路。
他們是來自敦煌市35家黨政機關的1800多名工作人員,已經連續4年參與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。在敦煌文博會、敦煌雙遺馬拉松等重大節會、賽事、活動期間,也能隨處看到他們的紅色身影,或在開展文明勸導,或在進行衛生保潔,或在維護各種設施。
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,是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。近年來,敦煌市聚焦打造志愿者服務平臺,健全完善志愿者服務體系,更好激發志愿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,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明城市創建,為城市文明增添成色。
目前,敦煌市志愿服務隊伍已覆蓋各行各業,除了敦煌市黨政機關志愿者隊伍外,還有敦煌市志愿服務聯合會、雷鋒愛心車隊聯合會、黃渠鎮“愛心兒女”服務隊、西北師大敦煌學院“文化擺渡”志愿講解服務隊、敦煌三中“孝老愛親”志愿服務隊,等等。
這些志愿隊伍平時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,一有需要便“聚成一團火”。他們以“弘揚雷鋒精神·做文明敦煌人”為主題,通過組織開展宣講雷鋒事跡、發放公益手冊、義務理發、文明交通勸導、愛心醫療咨詢等多種形式,向社會傳遞愛心的力量。
義務植樹、愛心送考、慰問老人及貧困家庭……敦煌市雷鋒愛心車隊聯合會會長吳德軍說,“每年開展各種志愿活動,已經成為車隊的常態”。
據統計,敦煌市現已招募志愿者2.4萬名,注冊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17%,參加活動的志愿者占比85%。在這里,人人爭當志愿者已成為一種新風尚,一抹抹志愿紅也讓城市文明的成色更足。
源自:新華網 編輯: 宋燕